“臣生草野,不晓禁忌”,《后汉书》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早在汉朝的时候,禁忌之风就已经十分盛行,“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无人之门”,讲的是走亲访友的禁忌;“男不露脐,女不露皮”,讲的是穿戴方面的禁忌;“雨打七月甘,棉花弗上店”,讲的是自然方面的禁忌,等等。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的生活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禁忌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禁忌的社会规范功能已经失去了行为约束意义,但也有大量的禁忌在今天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当我们把眼光从历史领域切换到现实生活领域的时候,我们的确感受到了禁忌的空白。 我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这些空白,距离“仓廪实知礼节”的传统准则是那么的遥远。比如,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非法集资、恶意透支、收受回扣、强买强卖、出口骗税、票据诈骗、黑市交易;政治方面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滥用职权;道德领域的损害他人名誉、诽谤、哄抢、见死不救、虐待父母,等等。另外,社会秩序领域的绑架勒索、诈骗与敲诈,拐卖妇女儿童、走私、杀人、黑社会团伙、车匪路霸、地痞乡霸、海霸水匪、盗窃、抢劫、强奸、暴力抗法、贩毒、偷渡、非法拘禁他人、酗酒;社会风气领域的迷信泛滥、赌博盛行、制黄贩黄、公款消费、请客送礼、卖淫嫖娼;知识领域的非法出版、盗版侵权、虚假广告、假新闻、侵犯商业秘密、制作假证件假文凭、窃取商业情报、假冒商标、考试舞弊等。这些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已经占据各种传播媒体的主要版面,它在表明,我们的社会面临日益严峻的行为失范。虽然这些社会失范于社会整体的法制建设、文明进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些失范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与一些行为禁忌的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曾经拥有过十分丰厚的伦理传统,有过辉煌的教养文明,她的存在使混乱的秩序得到整理,紊乱的人际关系得到调理,社会不文明行为得到改善。如今,当我们再次面对新的社会失范问题时,我们希望人们的行为不在再失去标准,我们的社会不再失去控制,我们的社会不再在病态和无序中运行。 为此,我们应该重新翻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隧道里阅读我们曾经拥有的文明。通过阅读找到我们民族的整体记忆,找到为我们民族发挥过教化功能的民间伦理,并希望能再次感受到传统禁忌的力量,分辨她的“痛”与“非痛”。 |